大事小事新鲜事,欧弟欧妹看欧洲
最近,在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杭州的余杭第一人民医院正在发生一些变化。以往作为中国各地公立医院“标志”的患者排成的长队不见了,甚至缴费窗口前也仅有寥寥几人排队等候。
原来,从预约医生到支付医疗费用,医院都采用了面部识别技术来解决排队问题。
这一变化引起了日本媒体的注意。日媒报道称,研究发现,过去一年中国智能手机支付总额达到178万亿元人民币,从路边摊消费到购车和医疗服务,移动支付都将继续增长。
移动支付平台不但已使中国消费者加快告别使用现金,还催生出许多依赖这种新的金融基础设施的商家。
英国研究企业RBR表示,2017年全球信用卡结算额略超25万亿美元。尽管不可能与中国的手机支付总额进行简单的对比,但二者规模已相差无几。
日本媒体近来对50多位江浙沪等地人士实施的问卷调查显示,过去一个月从未使用过现金的受访者高达四成。如今,中国城市居民很少使用现金支付。
美媒:2020年,中国农村将普及移动支付
今年早些时候,美国媒体就关注到了中国对移动支付的普及计划:到2020年使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在中国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应用,即便是中国最偏远农村的居民也能很快利用手机支付满足日常需求。
在中国较大城市,扫码支付已成为常态,但农村的数字支付仍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:中国央行发布的报告显示,2017年中国76.9%的成年人使用数字支付,但农村地区的该比例仅为66.5%。
不过,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,与京杭等一二线城市相比,来自三四线城市的日常订单正以超过前者20%的速度增长。
移动支付走出国门
其实,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甚至已经到达了位于地中海北岸的“袖珍之国”摩纳哥。2017年6月,支付宝与摩纳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摩纳哥全国商户将接入支付宝。
摩纳哥国务大臣塞尔日·泰勒表示,“无现金是未来趋势,中国是移动支付的领先者,我们以开放心态把这些新的支付方式接纳进来,希望未来在中国和摩纳哥之间将有丰硕的合作成果。”
不过,也有一些国家让中国的移动支付碰了壁。
比如,尽管中国的移动支付软件在几年前就已经登陆日本,当地各大零售店以及便利店均可使用移动支付,但99%使用者是赴日旅游和出差的内地人以及内地留学生。而当地人很少使用第三方支付付款。
日本人拥有良好的信用卡使用环境。统计显示,日本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人平均拥有2.6张信用卡。中国央行的最新支付体系报告说,内地人均持有信用卡为0.31张,商务人士最多的北京,信用卡人均拥有量最多,也只达到1.35张。此外,有部分日本人只爱用现金,是怕使用信用卡太没节制,宁可携带现金出门。
值得思考的是,日本人对于第三方支付手段的抵触与抗拒与社会先进还是落后无关,主要是受消费习惯、金钱观念和重视隐私的影响。说到底,移动支付在内地迅速普及有其特定的社会因素与条件,其他地区很难移植。
除日本之外,目前,移动支付在德国尚未成气候。据调查研究显示,要想让移动支付在德国遍地开花,太难了。
参与调查问卷的近2000名消费者中,只有7%使用过移动支付,仅3成消费者能想象在未来用手机刷卡买单。使用移动支付的领域也局限于采购食物,买电影票和公共交通票。2017年的移动交易额占所有消费的百分之一还不到。
如此有限的发展前景与德国人的消费观和隐私保护意识是分不开的。甚至是年轻人也很难接受涉及个人信息的新型事物。这一方面,德国人的保守程度可见一斑。
推荐阅读:叶紫网